先以「春節」為例。春節是個深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節日,傳統上,英語世界用得最多、最廣的翻譯,是採取「歸化」策略的Chinese New Year(中國新年)。所謂歸化,就是向他們靠攏,以他們的語言為主要依歸,譯文要盡可能地英文道地。英語世界本來就有New Year(新年)的說法,冠以Chinese(中國的)修飾,新構成的片語Chinese New Year(中國的新年;中國新年),對英語人士而言,就是一個幾乎感覺不到外國味的歸化詞。
至於重度異化的「春節」英譯,就是以漢語拼音轉寫的音譯詞Chunjie了。絕大多數的英語人士看到Chunjie,都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,這個Chunjie給了他們明顯(重度)的異質感(異化)。對他們而言,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國詞語,非得查閱詞典或上網搜尋,否則無法了解其義。絕大多數的華人看到了Chunjie,肯定也不免滿腹狐疑:「春節」的英譯怎麼可能直接訴諸語音、採用漢語拼音?答案是肯定的。這不是無的放矢,而是良有所本。英國權威的《柯林斯英語詞典》(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),就以主詞條(main entry)收錄了Chunjie,並以26個單詞的篇幅,給Chunjie做了精簡翔實的定義。